老子道德经:改变命运,从好好说话开始
2020-05-12 1338

 

老子道德经:改变命运,从好好说话开始

古往今来,说话都是一门艺术,想要真正的说好每一句话,从来都是一件太容易的事。

关于如何说话,我国历朝历代的圣贤们,也都总结出了不同方面的说话道理。

比如有《论语》、《菜根谭》、《弟子规》、《大学》、《中庸》、《曾国藩家书》等。

而现在,只要做到这“三点”,你就可以掌握一个成大事者必备的说话之道。

说话的内容要得体真实

《增广贤文》上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很多时候,一句同情理解的话,就能给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气,即使处于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温暖。

而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如一把利剑,刺伤人们脆弱的心灵,即使在夏季六月,也感到阵阵的严寒。

有人觉得说话很简单,嘴皮一碰一张,一段话就轻易出口了,所以说话极尽随意自然,想到什么说什么,还没经过大脑细细思索,一句话早就说出口了。

其实,饭可以乱吃,话却不能乱说,因为话说不对很容易得罪人。

老话讲:“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你不经意间说出口的一句话,经常会被别人听到之后,深深的记到心里面去。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你说出口的话,决定别人对你的看法。

当你说一些礼貌、得体的话,别人会觉得你这个人有修养。假若你说话轻浮、随意,间隙还吐了一口痰,那么给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不好的。

说话见人品,你所说的话,决定别人眼中的你。与人说话要真诚,只有你真诚对别人,别人才会反过来对你真诚。花言巧语、巧言令色的话是不会收获别人对你的信任。

曾国藩年轻时脾气很坏,很急躁,也非常骄傲,而且还非常喜欢骂有名的人,所以当时得罪了很多人。

等到后来他需要那些人帮忙的时候,大家就开始算旧账了,曾国藩他本人对自己身上的缺点也是深恶痛绝。

所以他给自己立了“三戒”,即“戒多言”、“戒忿怒”和“戒忮求”,人们称之为“曾三戒”。

曾国藩的“戒多言”,本质上不是要少说话和不说话,而是在说话时,内容要得体,避免祸从口出。

其实,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

说话的语气要友好

同一句话,从不同人的嘴里说出来,效果总是相差很大。

这是由于,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的语气。说话语气不好,很容易伤人,因为没人喜欢冷嘲热讽。而好的语气,会让人如沐春风,也能令你事半功倍。

《说岳全传》上有这么一段: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

这位老人不但没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

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便耐心地给他指路。

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觉得自己笨嘴拙舌,本来好好的一句话,从自己嘴里说出去就变了味道,这其实就是你说话的语气出了问题。

话出口前,要先有个预判,觉得说话语气是否恰当,站在对方角度换位思考一下。

曾国藩深知说话语气的害处,他经常告诫兄弟们和手下人要戒多言,说话语气要温和。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为人刚烈,说话苛刻,所以曾国藩特地为他取字“温甫”,希望他以后说话能够温和些。

说话的态度要真诚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

说话的态度,是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真诚,是最起码的待人之道。

从一个人说话的态度中,可以得出一个人的品德好坏,这也预示着将来的事业是否成功。

说话态度不好的人,别人跟你交谈多半很不舒服,只有端正说话的态度,才能会让人与你更亲近。

说话贵在真诚,态度不真诚,不论如何伪装,时间长了,也会暴露出真实的品行。

既然与人交往,那么就态度真诚的对待。对人以真诚,人不欺我,对事真诚,事无不成。

明代儒者吕坤说:“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

对人真诚以待,让人觉得你话里含着真心,别人就愿意走近你这个人。

做人要保持好的心情,不传播负能量,在言语间尊重别人就是真诚。

李鸿章曾是曾国藩的门生,他评价曾国藩说:“推诚布公,不假权术,故人乐为之用。”

意思是说,诚心诚意地对待别人,不用智谋和权术去笼络别人,他人就会乐于为我效力。

湘军队伍里人才济济,彭玉麟、孙开华和塔齐布等,他们都是湘军著名将领,他们身怀绝技,有很高的名气,但他们对曾国藩都有一种尊重,这源于曾国藩的真诚态度。

曾国藩说:“命可改,唯有自己改。”

其实,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行,皆可影响命运。

说话是一门学问,平时说话多注意,一言一事,必求至是,则无往而不利。请您转发分享,福生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