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 | 成功没有捷径,但需要一些好习惯
2021-10-21 713

二次出山

曾国藩再度出山之后,一开始仍处于困难当中。因为皇帝仍然不想给他督抚之权,只是拿他救急。

但不久后,就发生了三河惨败,安徽全省陷入危局。

天京内讧,石达开出走之后,洪秀全放手起用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年轻将领。李秀成、陈玉成为了解天京之围,施围魏救赵之计,攻下了庐州,破了江北大营。

咸丰皇帝再次瞎指挥,命令进攻其他城市的湘军名将李续宾夺回庐州。

连续作战的李续宾部孤军深入,在三河被围攻全歼,湘军元气大伤。

在胡林翼的多次努力运作下,皇帝同意曾国藩留下来与胡林翼合军一处,修复湘军战斗力,共谋恢复安徽。

曾胡二人收复安徽的重点是安庆。

安庆是长江边上的重镇,决定着长江上的航运安全。南京之所以能一直保障安全和粮饷供给,就是因为太平军掌握了安庆。

所以湘军第一步便拿下太湖,扫清了进军安庆的门户。

湘军攻城,最主要的办法就是挖沟。用一道一道的壕沟把一座城市活活困住,等着里边的人被活活困死饿死。

因此湘军一到安庆城下,马上着手,围着安庆城挖了两道足足七十里长的长壕,又沿壕修起两道长墙,把安庆牢牢围了起来。

为什么采取这种笨拙的方式攻城呢?这也是基于曾国藩“以静制动、反客为主”的战略思想。

结硬寨、打呆仗

湘军的作战原则也非常能体现曾国藩的性格特点,那就是“以静制动”、“自固为本”

太平军在与清军的作战中,善于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总是能够避实击虚,审势度力,灵变应敌,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太平军在作战时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裹胁大量民众为兵源,造成漫山遍野、声势浩大的样子,使敌人震眩失措。

打仗的时候,太平军经常把大量流民驱上前线以壮声势,刚刚和他们交手的人,很容易被他们的阵势吓倒。

曾国藩以什么战法对付太平军呢?笨人曾国藩的战术方法就是六个字,叫作“结硬寨、打呆仗”,或者叫“打死仗”。

这种打仗风格,用一个字总结,就是“笨”。

湘军行军打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最重视扎营,在扎营上花的时间和精力特别多。湘军行军,是半天行军,半天扎营。

每天扎下营盘之后,不管军队多么劳累,都必须首先环绕营地挖出两道深沟,沿着沟再筑起两道高墙,把自己保护起来。这叫“结硬寨”。

修好之后,晚上再把军队分为三班,两班睡觉,一班轮流站岗。这叫“站墙子”。

曾国藩一生做事,都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就是做得扎实,做得牢靠。这种作战方式,也是曾国藩独特的人生哲学和思维方式的体现。

因此曾国藩打仗的第一秘诀是“稳”,先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军事不比别的事情,不容许你犯错误,一犯错误,可能生命就没了,没有改正的机会。所以他才要扎硬寨,保证军队先生存下来。

曾国藩一生打仗不贪小利,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他一生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每次打仗,他都花极大心血去研究敌我双方情况、战斗的部署、后勤供应、出现不利情况如何救援等,直到每个环节都算到了,算透了,才下定打仗的决心。

在具体作战原则上,曾国藩的战略思想是“以静制动、反客为主”。不主动出击,总是诱使敌人先来攻他,后发制人。

曾国藩反复强调,湘军打仗,不能浪战,先不要急于进攻,而是先站稳脚步,等着敌人露出破绽,再出手。

正是因为这种“主客”的思维,湘军采取了“挖沟法”围城。而围城的艰巨任务,则交给了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

命运之战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天下形势突变。江南大营中了太平军的计,被太平军攻破,主帅何春逃跑。

从表面上看,江南大营的失败是偶然中了围魏救赵之计的原因,实际上,则是咸丰皇帝的错误战略原则导致的。

在咸丰“先拔本根”的原则指导下,何春等人轻敌贪功,战略目光短浅,专注南京一隅,轻视上游。

江南大营的失败,标志着咸丰皇帝战略思想的彻底失败,也标志着清代旧军事体制的彻底失败瓦解。

事实证明,要消灭太平天国,只能按曾国藩说的“先剪枝叶,再拔本根”,从上到下一步步来。

江南大营的彻底崩溃,让反曾国藩集团土崩瓦解。在地方上,清军将帅何春自杀,两江总督何桂清从常州弃城逃走。

在肃顺的推荐下,咸丰皇帝虽然不情愿,还是下令赏曾国藩加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但咸丰皇帝的附加条件是曾国藩撤安庆之围,全力救援江南。

曾国藩接过了两江总督的官帽,却坚决反对咸丰皇帝的附加条件,拒绝撤围安庆。

曾国藩始终具有强烈的全局观念,湘军虽然在局部的战斗中会吃败仗,但在战略态势上却总是处于有利位置。

而太平天国尽管在局部的战役上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整个战略态势却越来越不利。这是湘军最终能够将太平天国镇压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决策,还要有排除各种干扰,将这种战略决策执行到底的决心和定力。

他专门给咸丰上奏,再次陈说自古平江南之贼,必须占据上游建瓴而下的道理。

除了顶住咸丰皇帝要求撤安庆围之外,曾国藩还顶住了胡林翼要求分兵增援湖北的压力。曾国藩排除了一切干扰,铁下心来一定要拿下安庆。

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一日,湘军挖成了一道通到安庆城下的地道,终于攻破安庆。

收复安庆是湘军与太平天国战争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之后,天京西线屏障遂失,太平军对清军转入防御阶段,平定太平天国就已经没有太大悬念了。

出任两江总督,又手握湘军军权,曾国藩毫无疑问地成了当时大清帝国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他终于可以从容展布了。

安庆收复后不久,咸丰皇帝去世,慈禧太后和奕䜣发动政变,清除了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曾国藩的权位在政变后不但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还进一步提升。

曾国藩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并掌管浙江全省军务。一个总督管辖四省,在清朝都是前所未见之事。

在奕和慈禧的联合主政下,曾国藩得到了坚定的支持,进入了一生中难得的顺境。

何桂清集团被彻底拔除,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巡抚全部成了曾国藩的嫡系。而朝廷为了让湘军尽快建功,对曾国藩几乎是言听计从。

有了这样好的政治大环境,曾国藩在拿下安庆后制订了三路大进军的计划,大举开始了对太平天国的全面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