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出生起,据说三岁之前,所作所为皆是由“性”起,乃本性;人之初,性本善,人不能都是善,善恶都有分;恶也并非大恶。人会被氛围所同化,身边人乃小人,日久而生出一颗狭隘之心,处事计较,得理不饶人;身边人乃品德高尚之人,虽不能一概而论觉得此人身边都是善类但起码相处得体;
《中庸》,它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人性的不善也不恶的本性,从临界点向上就是道;向下就是非道。向上就是善;向下就是恶。《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它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修,修道之谓教”的性、道、教三者为根本,深入阐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和。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这句话很现实,“君子为人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换句话说,“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多改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