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方略,其本质是通过构建科学严密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并强化制度执行,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深入理解:
一、理论逻辑:政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1. 制度治党
核心要义:以系统性制度设计规范权力运行,解决“人治”随意性问题。
理论依据:邓小平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治党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新发展。
实践指向:构建涵盖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党内监督等全链条制度体系(如《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
2. 依规治党
本质特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用党内法规调整党内关系、约束党员行为。
法理基础:党内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组成部分(《宪法》明确“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典型表现:十八大以来制定修订150多部中央党内法规(如《问责条例》《巡视工作条例》)。
二、实践要求:制度生命力在于执行
1. 制度与规矩的辩证关系
制度:成文的规则体系(如“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规矩:包括制度、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如请示报告传统)。
互动逻辑:制度固化规矩,规矩滋养制度,二者共同构成行为标尺。
2. 关键突破点
破“潜规则”:用明规则取代“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如查处拉票贿选案)。
防“破窗效应”:对踩“红线”行为零容忍(如2022年全国查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9.6万起)。
补“制度缝隙”:针对新型腐败(如“影子股东”“期权交易”)及时立规。
三、价值目标:长期执政能力的制度保障
1. 对内功能
净化政治生态:通过制度清除“两面人”、“七个有之”等问题。
防范执政风险:用制度防止特权腐败(如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制度)。
2. 对外意义
提升治理效能:将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如脱贫攻坚中“五级书记抓扶贫”制度)。
塑造政党文明:为世界政党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如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
制度治党是路径,依规治党是方法,二者统一于党的自我革命实践。其深层逻辑是通过“制”的刚性约束和“规”的文化浸润,实现从“被动服从”到“主动自觉”的治理升级,最终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