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关于必须摒弃旧制度、建立以“三民主义”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共同纲领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论述,振聋发聩。其核心在于“破”与“立”的辩证统一。
作者深刻揭露了旧有统治体系在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略时的彻底失效。它不仅是“处处不适合”,更暴露“严重危机”,若固守不变,则“前途危险不堪设想”。这警示我们,任何制度若脱离时代巨变,必将成为前进的桎梏。
因此,作者力主“立新”—建立“充实”且“坚固”的统一战线。而“坚固”的关键,在于一个强有力的“共同纲领”。文中精辟地将共同纲领比作“绳索”,形象点明其双重核心作用:行动指南与约束机制。它既是凝聚全民抗战意志的旗帜,也是规范各党派、团体、个人步调一致,形成真正战斗力的纪律保障。
特别值得深思的是,作者提出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共同纲领的基石。这展现了在民族存亡关头,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寻求最大公约数的高超政治智慧。它并非简单照搬旧三民主义,而是赋予其反帝反封建、全民抗战的新内涵,并与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十大纲领相结合,共同构成适应抗战需求的“新约束”与“新秩序”。
这段论述启示我们:面对空前危机,唯有打破陈规,依据新形势建立最广泛的团结,并以切实可行的共同目标与规则加以维系,方能凝聚磅礴力量,赢得最终胜利。这不仅是历史的经验,其蕴含的“与时俱进”、“团结制胜”的思想光芒,至今仍有深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