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赏 析
这是李白在漫游中的一个春天离开金陵赠给年轻友人之作。诗中充满了诗人 和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人描绘出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光春色图。春风暖人,柳絮飘扬,诗人即将 离开金陵,独自坐在江南水村的一家小酒店里饮酒为别。飞扬的柳絮飘满小店, 香气醉人。依依惜别之情,不觉涌上诗人的心头。金陵子弟来送别,使离别的场 面变得热闹起来,但是,越热闹,越会体现出离别后的寂寥。但诗人并没有沉溺 于离别之伤,而是情绪饱满,哀叹而并不悲伤,表现了诗人风华正茂、风流潇洒的 特 点 。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海客谈瀛洲②,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③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④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⑤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⑦。
谢公⑧宿处今尚在,绿水⑨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①,身登青云梯。
半壁②见海日,空中闻天鸡⑤。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⑨。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⑧。
青冥⑦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⑧。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赏析
这首诗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最有代表性的名篇之一,豪放飘逸,卓尔不群,始 终洋溢着一股涵盖天地的傲岸之气。
全诗三段。第一段“海客”以下八句,诗人因越人介绍天姥山的高大雄奇而对 它热烈向往。第二段“我欲”以下三十句,诗人因热烈向往而“梦游天姥”,这一段 把梦境写得离奇变幻、五光十色,惊心动魄。第三段“世间”以下七句,写诗人梦 醒后的感慨,是此诗的重点,从这里正面点出此诗的创作意图 · “安能摧眉折腰 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此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脁清发自喻。借送别以赞对方,惜其生不 称 世 。
开首二句,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三、四句突作转折,从苦闷中转到爽朗 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一“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 “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又显露自己的 才能,以谢脁自比,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文艺观。末 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诗人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中去 寻求寄托。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地 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全诗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众口称赞。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赏 析
这是岑参创作的一首雄奇豪壮的边塞诗。诗中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 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 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 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 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①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②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③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④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赏 析
这首七言古诗与《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系同一时期、为同一事、赠 同一人之作。但《走马川行》未写战斗,而是通过将士顶风冒雪的夜行军情景烘托 必胜之势;此诗则直写战阵之事,具体手法与前诗也有所不同。
此诗可分四层。起首六句写战斗以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紧接四句写白昼 出师与接仗。“虏塞”下面四句,作者拗折一笔,战斗并非势如破竹,而斗争异常艰 苦。末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奏凯,以颂扬作结。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 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期间。岑 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 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 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杜甫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马脑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昔日太宗拳毛弱,近日郭家狮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赏 析
此诗以奇妙高远开首,中间翻腾跌宕,又以突兀含蓄收尾。写骏马极为传神, 写情感神游题外,感人至深,兴味隽永。
虽然本诗通篇写画写马,实际是在写人。那时唐玄宗和肃宗都已去世,诗人 在异乡偶遇曾煊赫一时的将军画家,因而引起许多感慨。浦起龙在《读杜心解》 中说:“身历兴衰,感时抚事,惟其胸中有泪,是以言中有物。”这是前人很中肯的 说 明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杜甫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今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 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幹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幹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飘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缠其身。
赏析:这首诗在章法上错综绝妙,诗中宾主分明,对比强烈。在诗情发展上,抑扬起 伏,波澜层出。此诗的结构,一抑一扬地波浪式展开,最后以抑的沉郁调子结束, 显得错综变化而又多样统一。在结构上,前后呼应,首尾相连。此诗的开头与结 尾一脉贯通,构成一种悲慨的主调与苍凉的气氛。中间三段写曹霸画人画马的盛 况,与首段“文彩风流今尚存”句相照应。清代翁方纲曾称此诗为气势充盛,“古 今七言诗第一压卷之作”。
寄韩谏议注
杜甫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赏 析
这是一首寄赠诗。诗意可分四层:前六句表达了思念韩注的情感;次六句喻 指贵胄满朝,而高人远引;又次六句点明韩注去官归山的缘由;末四句为韩注的归 隐感到惋惜,希望他重新出山为国效力。
全诗语言隐晦,意境倘恍迷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不同于杜诗一贯的写实风格。
古柏行
杜甫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闷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④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曾经宿鸾凤。 志士仁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赏 析
此诗的前六句为第一段,以古柏兴起,赞其高大,君臣际会。“云来”十句为第 二段,由夔州古柏,诗人想到成都先主庙的古柏,其中“落落”两句,既写树,又写 人,树人相融。“大厦”八句为第三段,因物及人,大发感想。最后一句语意双关, 抒发诗人宏图不展的怨愤和大材不为用之感慨。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杜 甫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 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 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泊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 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
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
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
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 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 一 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顽洞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弦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赏 析
全诗气势雄浑,沉郁悲壮。开头八句,富丽而不浮艳,铺排而不呆板。“绛唇 珠袖”以下,则随意境之开合,思潮之起伏,语言音节也随之顿挫变化。全诗既不 失雄浑完整的美,用字造句又有浑括锤炼的功力。篇幅虽然不太长,包容却相当 广大。从乐舞之今昔对比中见五十年的兴衰治乱,没有沉郁顿挫的笔力是写不出 来的。见《剑器》而伤往事,抚事感慨,大有时序不同,人事蹉跎之感。此诗以咏 李氏而思公孙,咏公孙而思先帝,寄托作者念念不忘先帝盛世,慨叹当今衰落之 情。语言富丽而不浮艳,音节顿挫而多变。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元结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
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
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 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⑨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赏析
此诗乃歌咏石鱼湖风景,抒发诗人淡于仕途进取,意欲归隐的胸怀。此诗起 首以洞庭湖作比石鱼湖,以君山作比石鱼;接着叙述诗人在石鱼的寻欢作乐;最后 说明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阻止饮酒作乐,借以忘忧。此诗的格调清新自然,乘 兴而发,毫无拘束,足见诗人胸襟之开阔和及时行乐的思绪。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①。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赏 析
这是一首山水小诗,写了一个在山清水秀之处自遣自歌、独来独往的“渔翁”, 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寄寓政治失意的孤愤。
此诗的首两句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奇峰突起,用语奇特。
三、四句为怪奇,在奇趣的语言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 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音,渔翁已乘舟“下中流”,此 时“回看天际”,只见岩上缭绕舒展的白云仿佛尾随他的渔舟。这里用了陶潜《归 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的句意。
山 石
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②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③。
铺床拂席置④羹饭,疏粝⑤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⑨,出入高下穷烟霏⑦。
山红涧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⑨自可乐,岂必侗促为人靰。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此诗以开头“山石”二字为题,却并不是歌咏山石,而是一篇叙写游踪的 诗。这首诗汲取了散文中有悠久传统的游记文的写法,按照行程的顺序,叙写从 “黄昏到寺”“夜深静卧”到“天明独去”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是一篇诗体的山水 游 记 。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韩愈
纤云四卷天无河①,清风吹空月舒波②。
沙平水息声影绝, 一杯相属③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正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④高,蛟龙出没猩語⑤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⑥。
下床畏蛇食畏药⑦,海气湿蛰⑧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⑨。
赦书⑧ 一 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坷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流辈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赏 析
此诗的开头在描写月夜环境之后,用“一杯相属君当歌”一转,引出了张署的 悲歌,是全诗的主要部分。诗人先写自己对张署“歌”的感受:说它声音酸楚,言 辞悲苦,因而“不能听终泪如雨”,和盘托出二人心境相同,感动极深。
张署的歌,首先叙述了被贬南迁时经受的苦难,接着又写南方偏远之地环境 的恶劣。这一大段对自然环境的夸张描写,也是诗人当时政治境遇的真实写照。 下面一转,而以欢欣鼓舞的激情歌颂大赦令的颁行,文势波澜起伏。最后写“我 歌”,表面看来这三句诗很平淡,实际上却是诗中最着力、最精彩之笔。韩愈从切 身遭遇中,深深感到宦海浮沉,祸福无常,自己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