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2025-10-17 6

送李端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③,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赏析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卢纶、李端,同列“大历十才子”,离乱伤别,故人情深。此诗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句句紧扣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基调悲凉。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一片凄凉的景象。颔联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尾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赏析

这是一首写表兄弟因乱离阔别之后,忽然相逢又匆匆别离之诗。全诗采用白描手法,以凝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乱世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读来亲切感人。在以人生聚散为题材的小诗中,它历来引人注目。首联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句中“一”字,表现出这次重逢的戏剧性。颔联正面描写重逢。颈联表现了倾诉别情的场面。尾联转入“言别”,作者没有使用“离别”的字样,而是想象出一幅表弟登程远去的图画。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赏析

这是首惜别诗。此诗写乍见又别之情,不胜黯然。诗一开端由上次别离说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波澜曲折,富有情致。“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乃久别重逢之绝唱,与李益的“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综观全诗,中间四句语极工整,写悲喜感伤,笼罩寒夜,几乎不可收拾。但于末二句,却能轻轻收结,略略冲淡。这说明诗人能运笔自如,具有重抹轻挽的笔力。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因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首联写作者悲凉的境遇。颔联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后两联写对表弟到来的感激,这是写“喜”,但喜中仍有悲:喜的是因为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全诗语言朴实,语调低沉悲切,真实感人。

 

贼平后送人北归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赏析

此诗意在写送故人返乡,伤自己不能与之同返,他想象着友人回归途中的情景,反映出战乱带给人们的痛苦,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全诗扣紧乱离主题,由乱起南来写起,到乱平北还,再到诗人所见劫后荒凉,环环相扣。但在结构上看,从第三句至第六句,四句结构相同,却是一大败笔,不足为鉴。

 

蜀先主庙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五律中传诵较广的一首。诗人凭吊蜀先主庙,想起开国的刘备与他不争气的儿子,心生感慨,慨叹蜀国的兴衰。

此诗的首联写刘备在世时是叱咤风云的英雄,千秋后的庙堂仍然威势逼人。颔联写刘备的业绩,两句用典对仗精辟工整,浑然天成。颈联为刘备建立功业,嗣子不肖而叹惜。尾联感叹后主刘禅之不才。全诗前半首写功德,后半首写衰败,以形象垂戒当世。全诗一气呵成,寓意深刻,气势雄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没蕃故人

张籍

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怀念一位生死不明的友人作的。在这次战斗中,唐军全师覆灭,由于消息断绝,友人是生是死,他无法确定。他深深想念这位朋友,料想其已死,想奠祭,但又存一线希望,希望友人还活着,巨大的悲恸在这无望的希望中体现出来。此诗的前半首从友人戍守写到全军覆没,消息全无,死生不明。后半首写诗人想象战场衰败并希望友人能不死生还。语真情苦,流露出“非战”思想。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

此诗首联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卓绝千古。颔联承上启下,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绘,把“春风吹又生”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颈联开启下文,非常自然地引出了此诗的最后两句。尾联点出送别,写人间的离情别绪。

 

旅 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②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赏析

这是羁旅怀乡之作。诗人客居旅馆,无良朋为伴,孤独中为乡愁所苦。“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极言乡关遥远,幽愁满怀。梦见自己回到家中,因路途遥远,梦醒时分天已大明,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旅馆,可见离家之远,表达出诗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最后两句似乎跳出了乡愁,写他艳羡门外沧江渔船的清闲自在,其实是借他乡之物,更曲折地表达出诗人的思乡之情。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③.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 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赏析

“红叶晚萧萧”,用写景透露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情绪;“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的况味,用笔干净利落。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勾画四周的景色,雄浑苍茫,全是潼关的典型风物。最后两句含蓄地表明了诗人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这样结束,委婉得体,优游不迫,有力地显出了诗人的身份。

 

早秋

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高树晓还密②,远山晴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赏析

这是咏早秋景物的咏物诗。题目是“早秋”,因而处处落在“早”字。“残萤”“早雁”“晓还密”“一叶下”“洞庭波”都紧扣“早”字。俯察、仰视、近看、远望,全诗从高低远近来描绘早秋景物,真是神清气足,悠然不尽。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①。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臣 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赏析

这首诗借咏蝉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写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这后四句是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思乡之情,进一步表示要保持高洁的情操和品格。在此诗中,李商隐借蝉的形象自喻,写出了自己寄人篱下的压抑之感,又抒发了空作不平之鸣、无人同情的悲哀,同时表达了自己虽居家清贫,却要像蝉一样保持高洁的情怀和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