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经·大雅》里,歌颂或记述周民族的英雄祖先如古公亶父、周文王、周武王等人的功绩或事迹的诗章极多。《诗经·大雅·思齐》便是歌颂文王的诗篇之一。所谓“思齐”,“思”是发语词;“齐”是“斋”之假借,端庄之意。朱熹《诗集传》认为此篇是“歌文王之德,而推本言之”的一首颂诗。《思齐》全诗五章,诗的中心是赞美文王,但它不在概括颂扬和叙述文王的功业,而在只歌颂文王的善于修身、齐家、治国的美好品质上。诗的第一章很奇特,它不直接赞美文王,而先歌颂了文王的母亲(王季的妻子)太任、太王的妻子太姜以及文王的妻子太姒。因为文王的美好品德是继承了远祖美德的结果。文王之所以那样崇高,正是继承了他母亲太任那种庄敬诚笃以及太姜那种和悦婉顺的优秀品德的缘故。同时,文王的美德也得力于他的妃子太姒,能继承发扬太姜、太任的美德,能接受她们的教诲,所以与文王互为辉映、相得益彰。因此朱熹称《思齐》第一章之所以要这样曲折叙来,是为了说明文王“上有圣母,所以成之者远;内有贤妃,所以助之者深也”。《思齐》的第一章十分重要,它看似多余,看似游离,但当读完下四章以后再回头来看第一章,才知它实为下四章的歌颂文王奠定了基础。如无第一章概括的补充叙述,必会造成结构上有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之感。所以《大雅·思齐》的第一章是借太任、太姜、太姒来达到歌颂文王的目的,起到了众星托月的作用。第一章叙完后,《思齐》接着便以四章的篇幅集中歌颂了文王种种无可比拟、垂式千古的“圣德”。第二章重点说文王的忠于祖先遗训,使周的祖业得以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为后代作出楷模。第三章重点叙说文王处事时时以和睦为重,庄敬为先,所以能积极进取,立于不败之地。“不显亦临,无射亦保”二句,注家聚讼纷纭。朱熹《诗集传》认为是说文王“虽居幽隐亦常若有临之者;虽无厌射,亦常有所守焉”。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为二句中的“不”、“亦”、“无”均为语助词,无实义;而古“射”字与“夜”、“夕”字叠韵,亦通用。故“射”亦即有暗晦之意。“不显亦临”,犹云“显则临”也。“无射亦保”,犹云“暗则保”也。临者,临视之义。保者,保守之义。“言文王无时不惊惕也”,从诗义言,似马说较优。因此,《思齐》的第三章主要歌颂文王处处精警,事事严肃,时时律己。在显明时,能省察自尊;在幽隐处,能慎独自重。第四章则又歌颂文王能排除重重险阻灾难,不断前进,特别能倾听善言,付之实行;广纳谏净,任用贤人。《思齐》一诗的最末章又歌颂文王能造就扶持精英,奖掖擢拔贤能,使周民族强大奋进。至此,全诗竭尽全力地赞美和颂扬了周文王克勤克俭、庄重自敬、严于律已,绍承德业的崇高品德。
《思齐》这首诗主要采用了赋的形式,铺叙了文王的德业。五章之间,融为一体。但首章写得概括简明,犹如网之大纲,是后四章的根本与回应。后四章是《思齐》的重点歌颂所在,与第一章比,是纲上之目,分述文王的美德。但四章之间,亦有主次。全诗在叙述中,能运用一些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词,如“思齐”、“思媚”、“徽音”等等,又间以一些双叠字“雝雝”、“肃肃”等,故能使叙述溢满叹美之意,使铺陈呈露赞颂之情,因此全诗涂上了一层庄严、典雅的色彩,读之令人不期而然产生一种崇敬心情,文王的高大形象也随之矗立在人们心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