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2025-09-29 46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赏析:诗人望月怀古,抒发不遇知音之伤感。

首联开门见山地点明“牛渚夜泊”的主题及其夜景。颔联的描写从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颈联由怀古回到现实,是诗人的感慨,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尾联展现的是诗人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凄凉寂寞。诗意明朗而单纯,并没有什么深刻复杂的内容,但却具有一种令人神往的韵味。

春 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赏析

此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都城到山河,再由草木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最后诗人将伤国忧时思家的情怀用具体的细节体现了出来:头上白发本来稀少,不断搔抓,就更少了,差不多连发簪也戴不住了。本诗以“不胜簪”作结,使人感到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真挚感人。

月 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赏析

诗人望月想念家中的妻子,充满了深情也满怀忧虑与辛酸。这无尽的思念与盼望能双照泪干的愿望正揭示了离乱带给人们的痛苦。这首诗描写形象,情深意切。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然动容,神驰千里。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

春宿左省

杜甫

花隐掖垣²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赏析

此诗作于左拾遗任上,记叙了诗人诚敬值宿,夜不敢寐的情景,反映了这时诗人忧谗畏讥的感慨,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诗人的钟爱之情。此诗的开头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自暮至夜,再自夜至晓,又自晓至明,结构严谨而又灵活,叙述详明而有变化,章法严谨,情景交融,含蓄细腻。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赏析

此诗作于战乱中,诗人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家国之情。

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此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赏析一

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永王之罪受牵连,被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杜甫不知实情,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眷怀李白,设想他当路经汨罗,因而以屈原喻之。其实,此时李白已遇赦,泛舟洞庭了。因凉风而念友,望秋雁而怀思。文人相重,末路相亲,天涯沦落之感,跃然纸上,至今读之,依然令人潸然泪下。

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吟诵全诗,如展读友人书信,充满殷切的思念、细微的关注和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情,反复咏叹,低回婉转,沉郁深微,此诗实为古代抒情名作。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赏析

此诗是杜甫于宝应元年(762)七月在绵州写的。严武曾两次任剑南节度使,对杜甫很关照,使杜甫在成都过了几年安定的生活。宝应元年七月,严武被召还京,杜甫从成都送他直到绵州才分手。

此诗的开头点明“远送”,可见意深情长。分手伤别,诗人自然想到“昨夜”饯别情景,也想到何时重逢。接着讴歌严武入相出将都有成就,受到人民的称赞。最后写送别后诗人孤独无依的心境。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节。

别房太尉墓

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抒写感伤情怀,叙述了诗人与房琯生前的交往和在坟前哀悼房琯的情景。诗人临行前凭吊友人,心情沉重。在一片愁惨哀伤中,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友情及敬佩,发出深深的叹息。前四句写坟前哀愤,后四句写临别流连。此诗写得雍容典雅,又一往情深。写房琯句句得体,写交往字字有情。知遇深情,渗透字里行间。

全诗写情写人得体恰当,感情真挚又不失含蓄委婉。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

此诗的头四句写景。首两句是从细处着眼,描写的是近景。颔联写远景,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此诗的后四句笔势急转,直抒情怀。颈联写出诗人的极度愤慨之情。尾两句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运用形象的比喻收结全诗。诗人以天地间一只形单影孤的沙鸥来寄托自己功业未成的慨叹,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量。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赏析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颔联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颈联写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写景虽只两句,却显得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